集郵活動,據說源於1841年倫敦泰晤士報(Times)
所刊登的一 份廣告。因當時有位英國婦女想購買大量”新”郵票(黑便士)來裝 飾住屋的牆壁而起。專題集郵可能自1860年代有位法國人在世界日報 (LA MONDE)登報販售世界各國第一套郵票而揭開序幕。上述兩則歷 史故事真實與否並不重要,但是以此作為一項嗜好的開端,則是多彩 多姿的。 年輕集郵人士大多喜愛專題集郵。這種現象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 ,包括郵票本身具有的吸引力,能與個人興趣或各項活動相結合,及 整理郵集,安排展頁足以展現個人的創造力。 除此之外,則是郵票方寸之間所具備的教育功能,如歷史、地理 及國家的特色。專題集郵對成年人及青少年同具誘惑力。許多收集其 他範圍郵品的集郵者也都會弄一部與其興趣有關的”不成熟的”專題 郵集,放在最底層的抽屜裡,供其”玩賞”。 搜集與組合是各類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。收集的項目雖有不同, 但是,它是世上有生物及無生物共通具有的屬性。我們不會在一片廣 地上僅見一粒砂子或在森林中僅見一隻孤獨的鹿,離群索居的隱士, 雖然不能說沒有,人數畢竟不多。即使是寄居蟹-hermit crab (隱 士蟹)也只是一個誤用的名稱,因為它只是習慣藏身於軟體動物甲殼 中逃避敵人的攻擊。依循宗教戒律生活的人,是另一例,雖然他們立 誓沈默,但卻仍集體生活。 群居的目的往往是基於繁殖及延續族類的理由,有時是單純為了 防禦,有時則是克服自然界各種逆境的方法。 為了貯存食物,我們收集各式各樣的食品,這和松鼠貯存堅果以 過冬,捕蠅草捕捉昆蟲或聚沙成塔是一樣的。英語有句格言說道:「 數目多比較安全」,闡明了互相合作的優點。另一句格言說道:「物 以類聚」。因共通的天性與興趣而交往結社就是這個道理。這也是創 立聯合國,加入國際集郵聯合會(FIP)及螞蟻築巢的原則。 現在我們了解,收集的確是人類一種正常的、自然的活動。事實 上,人類收集各式各樣可供搜藏的東西,而不在乎其大小或用途。郵 票當然需要的存放空間不大,但必須加以挑選。郵票是一種相當脆弱 的財貨,信封更是如此,須要存於乾燥之處,可能的話,必須維持固 定的溫度。大多數家庭都有可供郵品存放的地方,或者可以在櫃子裡 弄出一個空間,找到一個抽屜,讓它能夠絕熱。 個人收集項目的選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。我們所要談的,當然 僅限於集郵票品。最具影饗力的因素是個人的興趣及周遭的環境。職 業經常會左右個人的興趣,因此,對郵票本身,和郵票有關的各方面 ,感興趣的人會進入傳統集郵之列,關切信函投遞過程的人會從事郵 史類項目的收集,其他的興趣則會促使人去收集印花稅票,航空集郵 等等。 喜歡用郵票說故事的人就會收集專題郵票,專題集郵結合主題知 識及集郵知識。主題必須正確及合乎邏輯的安排,並且遵守FIP專 題集郵委員會所頒訂的規則。此外,也必須遵守集郵的一般規則。本 人奉勸專題集郵收集者必須充分了解專題委員會的一般及特殊規則。 當然,其他類郵品收集者,也必須查閱各該類委員會所定的規則。如 此不但為集郵人士提供正確方向,集郵人也可藉著遵守規定,提高集 郵的興趣。 青少年集郵家和成年集郵家一樣,都要遵守他們興趣所屬的委員 會頒訂的規定。評審一般規則及評審特殊規則適用於所有的人。成年 及青少年展品之不同在於評審的方式。除了專長所屬的委員會訂定的 規定之外,青少年集郵家也必須遵守FIP青少年集郵委員會所訂定 的特殊規則。後者是依據青少年遵守各委員會規定之能力的高下,校 正以參展者的年齡得分。因此FIP青少年集郵委員會所頒訂的規定 及規則是依不同年齡組而制定的。 本文由摘自「青少年集郵展品評審指導要點」P120-P122 作者:麥可.馬達斯柯 Muchael Madesker M.A. FRPSL, FRPSC |